徐国强
徐国强
职称: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学历/学位:研究生、博士
电话:0510-85327353
电子邮箱:xuguoqiang@jiangnan.edu.cn
长期从事发酵工程、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,主要承担《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》、《代谢途径工程》和《合成生物学》课程的讲授工作。近年来,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、Metabolic Engineering、Microbial Cell Factories、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篇、在生物工程学报等CSCD核心期刊论文7篇,累计影响因子达44.6,他引147次;申请专利12项(已获授权5项)。应邀在2012年全国酵母技术研究与酵母新产品开发应用新技术、新设备交流研讨会做报告,参加2017年在华盛顿举办的第254届美国化学协会年会并做报告。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、英国正版365官网自主科研重点项目1项,主要承担英国正版365官网“合成生物系统与生物智造”国际联合实验室项目以及企业横向项目2项。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(3/7);指导员工获得2019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(iGEM)金奖、Best Manufacturing单项提名奖(全球共4项)和Best Edu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单项提名奖(全球共5项)。现为美国化学学会(ACS)会员,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期刊review editor。
2002.09-2006.06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 工学学士;(导师:梁运祥 教授)
2006.09-2008.08 英国正版365官网 发酵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;(导师:许正宏 教授)
2008.09-2012.06 英国正版365官网 发酵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;(导师:陈 坚 教授)
2016.11-2017.12 美国伦斯勒理工 化学工程系 访问学者(导师:Koffas 教授)
2012.07-2015.09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校聘副教授
2014.01-2015.12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(导师:宋元达 教授)
2015.09-至今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副教授
2016.06-至今 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硕士生导师
一、论文(论著)发表情况
部分代表性论文如下:
1、Xu G-Q#, Zha J#, Cheng H, Ibrahim MHA, Zhu Y-X, Cao R,Yang F, Dalton H, Fang J-H, Chi K-J, Zheng P, Zhang X-M, Shi J-S, Xu Z-H*, Gross RA*, Koffas MAG*. Engineering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or the de novo biosynthesis of tailored poly-γ-glutamic acid[J].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9; 56: 39-49.
2、Zhang X-M#, Xu G-Q#, Shi J-S, Koffas MAG, Xu Z-H.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L-serine from renewable feedstocks[J]. Trends Biotechnol. 2018; 36: 700-712.
3、Xu G-Q, Wu M-Z, Jiang LH. Site-saturation engineering of proline 474 in pyruvate carboxylase from Rhizopus oryzae to elevate fumaric acid production in engineer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ells[J]. Biochem Eng J. 2017; 117: 36-42.
4、Xu G-Q, Zhu Q-J, Luo Y-C, Zhang X-J, Guo W, Dou W-F, Li H, Xu H-Y, Zhang X-M, Xu Z-H*. Enhanced production of L-serine by deleting sdaA combined with modifying and overexpressing serA in a mutant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YPS-062 from sucrose[J]. Biochem Eng J 2015;103:60-67.
5、Xu G-Q, Chen X-L, Liu L-M*, Jiang L-H. Fumaric acid produc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 simultaneous use of oxidative and reductive routes[J]. Bioresource Technol 2013;148:91-96.
6、Xu G-Q, Zou W, Chen X-L, Xu N, Liu L-M*, Chen J*. Fumaric acid produc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 in silico aided metabolic engineering[J]. PLoS ONE 2012;7.
7、Xu G-Q, Liu L-M*, Chen J*. Reconstruction of cytosolic fumaric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[J]. Microb Cell Fact 2012;11.
8、Xu G-Q, Hua Q, Duan N-J, Liu L-M*, Chen J*. Regulation of thiamine synthes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improved pyruvate production[J]. Yeast 2012;29:209-217.
中文期刊
1、程慧, 陈园园, 朱亚鑫, 曹蓉, 徐国强*, 张晓梅, 史劲松, 许正宏. 谷氨酸棒杆菌一步法发酵糖质原料生产γ-聚谷氨酸[J]. 生物工程学报 2020, 36(02): 295-308.
2、徐国强, 刘立明*,陈坚*. 酿酒酵母生产二元羧酸的代谢工程策略[J]. 微生物学报2011;51(12):1571-7. (CSCD, Top articles since 2011, 排名第5)
二、专利情况
1、徐国强;蒋伶活;吴满珍;李鹏越. 一种酶活性提高的丙酮酸羧化酶突变体P474N及其应用. 专利授权号:ZL201510569056.8,2018-01-30
2、徐国强;蒋伶活;吴满珍;李鹏越. 一种酶活性提高的丙酮酸羧化酶突变体N315F及其应用. 专利授权号:ZL201510560069.4, 2018-02-23
3、徐国强;蒋伶活;吴满珍;李鹏越. 一种酶活性提高的丙酮酸羧化酶突变体R485P及其应用. 专利授权号:ZL201510560217.2, 2018-02-23
4、徐国强;蒋伶活;刘洋;李佳雨;刘维瑾. 一种酶活性提高的丙酮酸羧化酶突变体N1078F及其应用.专利授权号: CN105907730B, 2019-06-21
5、徐国强;蒋伶活;苏珂;李佳雨;刘维瑾;范欧洋;赵祯.一种产琥珀酸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.专利授权号:CN105838632A, 2019-05-10
三、承担教学科研项目情况
1、腺苷蛋氨酸新合成途径的构建与调控研究,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2019.06-2022.06, 10万,项目第一负责人
2、《合成生物学》英国正版365官网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,2019.11-2022.11,2.5 万 第二负责人
3、“合成生物系统与生物智造”国际联合实验室项目,2018.06-2021.06,60万,主要参与人
4、微生物制药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,企业横向课题,2018.07-2021.07,30万,主要参与人
5、强化酿酒酵母固定二氧化碳生产二元羧酸的“分子阀门”研究,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(No.: 31300027), 2014.01-2016.12,25万,项目第一负责人(已结题)
6、酿酒酵母固定二氧化碳生产C4二元羧酸的调控机制研究,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(No.: 2014M550266),2014.01-2015.12,8万,项目第一负责人 (已结题)
四、获奖情况(含指导员工获奖)
1、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(iGEM) 金奖/Best Manufacturing单项提名奖(全球共4项)和Best Edu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单项提名奖(全球共5项),2019 指导教师 排名第一
2、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 三等奖,2018 指导教师,排名第一
3、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2017 排名第三
4、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,2014 排名第一
5、上海长三角生物技术论坛优秀奖,2010
以上资料更新时间截止:2020年5月